據新華社,哈爾濱工業大學牽頭研制的高可靠性、高質量一致性航天電器研究成果成功通過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
據新華社介紹,這一成果將典型航天電器產品壽命從 2 萬次提升至 20 萬次,關鍵性能參數和壽命一致性提升 36%。IT之家從官方獲悉,該成果已經獲得多項自主知識產權認證,關鍵核心技術實現自主可控,關鍵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航天電器應用量大、覆蓋面廣,包括繼電器、接觸器、連接器、斷路器、開關等。哈工大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學院院長、成果主要完成人葉雪榮表示,如果把航天裝備控制系統比作一個復雜的“神經網絡”,那么航天電器就是整個神經網絡中無處不在、不可或缺的“神經元”。
葉雪榮表示,航天電器機電一體化結構復雜、服役環境極端苛刻,以往航天電器失效約占電子元器件失效總量的 50%,成為制約電子元器件高質量發展的難題。
針對這類技術難題,哈工大電器與電子可靠性研究所教授、成果第一完成人翟國富帶領教師、工程師、碩博研究生等近 200 人,與相關單位組建產學研用項目研究團隊。
團隊經多學科協同攻關,首創質量一致性理論,突破了航天電器極端環境高可靠長壽命設計、全壽命周期質量一致性正向設計等關鍵核心技術,制定了質量一致性設計航天標準,研制了全壽命周期質量一致性設計軟件,大幅提升了航天電器可靠性和質量一致性,打破了長期依賴跟仿國外產品的被動局面。